药酒疗法 药酒疗法是选配适当药物浸于酒中,加工制成含药酒剂,通过内服或外用以防治病症的一种治疗方法。药酒疗法以制作简单、服用方便、疗效确切、便于存放等优点,深受人们的喜爱。酒是人类酿制的极为古老的一种饮料,具有宣散药力.、温通气血、舒经活络的作用,能通达四肢百骸、五脏六腑,但是饮酒过量则有麻醉作用。从医学角度来看,酒是一种很好的药物,所以《汉书•食货志》说:“酒,百药之长。”我国最早的药酒酿制方,载于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养生方》和《杂疗方》中,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至东汉,医圣张仲景应用药酒治病已得心应手。他治疗女人腹中血气刺痛的“红兰花酒”、治疗胸痹心痛的“栝萎薤白白酒汤”等,都是药酒疗法的实例,至今还在临床上发挥着指导作用。 满族祖先也是很早就有饮酒的习俗。古籍中就记载女真人嚼米酿酒,饮能至醉。.满族人自古就是居住在我国北方地区的游猎民族。北方气候寒冷,山高林深,盛产人参、鹿茸、虎骨、熊胆、灵芝等名贵药材,因此很早就学会采用名贵药材浸泡药酒,如人参酒、参茸酒、虎骨酒等药酒,是早期满族猎户常备之物。 松苓酒 是著名的满族酒。其制法奇特有趣,反映了古朴天然的特点。即在山中寻觅一棵古松,伐其本根,将上好的白酒装在陶制的酒坛中埋入其下。逾年后掘取时,酒色鲜如琥珀。相传这样可以使古松的精华汁液吸人酒中,能沁人心脾,起到清心明目、理肺化痰之奇特功效,故取名 “松苓酒”。; 松花酒 《长白丛书•关东搜异录》中,有一段关于松花酒的记载。时间是清光绪十三年,蒋少秋在宁古塔东山.,屯垦营驻扎细鳞河。“一日,由三岔口骑马回防。路过万鹿沟大岭,崎呕陡峻,乃下马收僵,缓步而上,犹气喘吁吁。见一白发老人,负大背兜,缘岭直上,似不费力。蒋君行至半巅,惫甚。呼老者同坐憩息,询以背负何物。老者答称窝铺缺粮,购来小米二斗,(宁古塔斗量大,每斗重六十斤)盐城烧酒及零星食物,以备吾半年之需。问年几何,同居几人。答称,老汉今已九十六岁,原有一侄儿同住,二十年前病疫。蒋君见其精神爽朗,负重若轻,细询其导引之方。老者笑曰:‘吾野人不识字,弗知导引为何物,惟性嗜酒。所居山深处,有古松,拾松花以浸酒,饮之数十年矣。履高山如平地,不觉其劳。’言已,策杖先行矣。”这段记载几乎具有神话色彩,但是松花酒至少是山林大自然的赐予,而长白山自古就很神秘,在这深山老林中制成的松花酒自然令人神往。其实松花酒历史悠久,并非仅产生于东北。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诗中就有关于松花酒的内容:“腹空先进松花酒,乐天知命了无忧”。松花酒酒体丰满,绵甜醇厚,可使饮用者在陶然杯中的同时,获得进补养生的愉悦。现代研究松花粉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酶类、黄酮类、核酸、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成分和生命活性物质。因此人们相信这种酒长期服用具有身轻体健、长寿延年的功效。 人参酒 用人参浸制药酒的历史很长,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功用为补益中气,温通皿脉。主治虚劳赢瘦,气短懒言,四肢倦怠,不思饮食,面色萎黄,喜暖畏冷,自汗乏力。人参,味甘微苦;生者性平,熟者偏温。功在补五脏,益六腑,安精神,健脾补肺,益气生津,大补人体之元气,一般适用于老年人日常服用,主要是治疗脾胃不健。脾为后天之本,为人体生气之源;肺主一身之气,为人体真气之海。脾肺气虚则气短懒言,说话声低,四肢倦怠,食欲不振,面色泛白或萎黄,精神不振,动则气喘,脉软而无力。这些症状,服人参酒颇为适合。近代实验研究表明,人参能增强大脑皮质兴奋过程的强度和灵.活性,提高对于复合刺激的分析能力,从而增强条件反射。有强壮作用,使身体对多种致病因子的抗病力增强,改善食欲和睡眠,增强性功能。此外,人参还有降低血糖、抗毒、抗癌,提高人体对缺氧的耐受能力等作用。 虎骨酒 用长白山野生东北虎的骨泡成的酒,具有驱风散寒、强身健体的作用。虎骨的药用价值已在另文中介绍,不再赘述。虎骨酒在满族民间作为药用已具有悠久的历史,特别是外出狩猎之人,或长期旅行在外的人,更是不可缺少的随身之物。当然,现在东北虎属于国家一类保护动物,虎骨酒的药用已经成为历史。 注:本文源自崔勿骄主编的《满族医药文化概述》 |
图片资讯
精彩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