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医门生关馥庭
王青
关馥庭(~1971),名桂华,号馥庭,因其三叔无子嗣被过继而被乡里称为华三。关馥庭出生在青龙满族自治县娄丈子乡朴杖子村的一个满族医生。关氏宗亲先世,为满八旗中的镶白旗,因在齐鲁镇守黄河有功,于嘉庆年间封占此地。
精湛的医术
关馥庭的父亲关治泰,早年在本村开设崇本堂药局。除购进川、广、云、贵药材之外,还收购当地药材,并加工丸、散、膏、丹,批发零售,成为当时口外一带最大的一家药铺。当时的关老先生从医严谨,对待患者一丝不苟,除运用临床经验外,从诊断到方剂还经常查阅历代医书,人们都称他为“翻本先生”。少年时代的关馥庭,伶俐聪慧,在父亲的长期熏陶下,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父亲见他有志学医,于1912年用重金由迁安县建昌营后窝子村聘请一位曾为皇家治病的御医刘建堂先生专门赐教。在学医上,关馥庭尽心竭力,苦学精研,勤学先医名贤,在医理方面时有破例和独到之处,经常受到老师的褒奖。三年后,只有15岁的关馥庭便辞别师傅出徒行医了。
1933年3月,日军占领青龙。沦陷于铁蹄之下的青龙人民过上了亡国奴的生活。关馥庭家中的崇本堂药局因极度萧条而倒闭。他被迫到青龙街德老汇、文生久等药店行医来养家糊口。这一时期,关馥庭不断积累临床经验,先后攻读了张仲景、傅青主的医著以及医宗金鉴、寿世保元等著作。他灵活运用“四诊”,对疾病的病因、病理和症候,做多方面的观察和了解;结合八纲、脏腑、经络、三焦等辩证理论,博采众家之长,熔理法方药于炉,切症准确,治疗合理,在对治疗当地常见病、多发病和正骨等方面积累了许多有效的验方和方法,如在治疗妇科病常用的“四物汤”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经验而加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撰写了五万余字的《妇科临床新编》。有些验方,如治疗癫痫、习惯性流产、糖尿病、小儿黑热病、疽积、关节炎等病的验方,至今仍然被一些大夫和传人所沿用。
关馥庭用药严谨,虽然药价低廉,却能达到药到病除的功效。几十年中,经他医治痊愈的病例举不胜举。青龙镇河南村王金兰患习惯性流产用药4副,既保住一男孩。焦杖子村刘瑞香患产后风(妊娠子痫),有生命危险,服药6副便治愈。湾杖子村杨素云患子宫功能性出血,数日淋漓不尽,服药8副而愈。响水沟村杨玉娥患干血痨(肺结核),服药4副,病情好转,连服8副而愈。关馥庭精湛的医术使上门求医者络绎不绝,每天门诊挂号可达七、八十人。
高尚的医德
关馥庭拜师学医期间,正值辛亥革命成功不久,由于受到当时革命思潮的影响,他接受了一些进步思想,立志学好医术,做一名救死扶伤的好医生。以医救国,救众生于水深火热之中。恩师的一言一行和谆谆教诲使他耳濡目染、铭刻在心。师徒临别时,刘先生希望他出徒济世,成为德艺双馨之士,送他灯、伞,要他时刻不忘行医人的职责,如有求医的人,不管是夜晚与雨雪,不管是富贵与贫贱,不管是老与幼,不管是满汉与愚智都要一视同仁。
1939年间,三拨子、凉水河一带群众患流行性伤寒病。缺医少药的山区人民,面对这种蔓延极快的疾病束手无策。关馥庭得知消息后,本着刘老先生常说的“有疾者,吾往矣”的教诲,立即前往病区治病灭病。他采取就地取药大锅煎熬的办法,发动群众上山采来贯众、防风、黄芩、柴胡、知母等药材煎制成汤药,分发给群众饮用,很快扑灭了蔓延多日的病灾。当地百姓为答谢他,专门请来戏班子在关馥庭家门前演戏三天,并赠送“普济群伦”金字匾一块,悬于门庭。
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反动派纠集伪满残余势力和地方武装组成还乡团(俗称大肚子皮),进行反攻倒算,杀害了我大批农会及地方干部。我县大队、区小队和反武装展开了殊死的斗争。战斗中我方人员多有外伤发生,而中医治疗外伤明显不如西医方便。此时的关馥庭开始钻研西医,为当地的革命斗争贡献自己的力量。1948年5月,由区政委贾中业带领的区小队在凉水河一带同土匪展开激战。在战斗中受伤的区公安助理温国忠、区队长沈安和董立等人,经关馥庭精心医治,很快伤愈,重返战斗岗位。
1958年4月,青龙、宽城一带发生了大规模的流感疫情,几乎村村发病,户户求医。关馥庭问讯后立即同赵忠杰大夫步行30华里山路,奔赴大营子等山区为灾民治病。经30多个日夜的奋战,终于扑灭了疫情。
关馥庭晚年劳累成疾,行走不便,仍拄着手杖为患者治病。当他身体半瘫后,还要家人搀扶着为前来求医的人诊脉开方。
巨大的贡献
青龙解放后,关馥庭这位饱经风霜的知识分子,亲身经历了旧社会与日伪时期的山河破碎的苦难,目睹了新社会在共产党领导下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感慨万千,激动不己,决心在医药事业上进一步辛勤努力,造福人民。1948年,关馥庭欲筹建医院,以便把自己多年所学到的知识贡献给家乡人民。1949年春,他的愿望得以实现。经当时的县政府同意,与张士彦、邹印庭、刘长旭等几位同仁,用政府投入的相当于2500斤小米的价值(时价),在双山子(当时县政府所在地)筹建了公立中医门诊部,当年9月,因水患随县政府迁至青龙镇。从业人员7人,担负着全县的防疫和疾病治疗任务,1954年4月改名为青龙县医院。医院成立时,已有15.4万元资产,关馥庭将其全部资产奉献给国家。
关馥庭先后任县医协会主任、人民政府委员、河北省政协委员等职。几十年来,他始终把为患者看病治病,使患者早日解除病痛恢复健康放在首位,把全部精力献给了青龙的医疗事业。
关馥庭为了把自己的医技传授给后人,继续为人民造福,在儿子关焕伦17岁时就开始教他学医。关焕伦到20世纪70年代后就已成为青龙一带的名医。青出于蓝胜于蓝。关焕伦又像父亲一样,当长子关志新13岁时就让他课余学医,苦练基本功,逐渐把几代积累的经验传授给他。现在关志新已是关家第四代传人。为继承祖业,把祖传医技献给人民报效国家,在秦皇岛海港区开办了老字号“崇本堂”诊所。在治疗不孕不育、习惯性流产、月经不调、带症、癫痫、面部痤疮、黄褐斑、小儿惊吓、腹泻、消化不良等许多疾病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关馥庭的精神在后人身上显现出来。他的言行及做人的品格,将激励后人不断奋进。